杠子头虽然在济南周边的地方也有,但济南人是把它作为济南的一个风味小吃列入济南的美食图里的。济南地方曲艺发达,品种多样,尤其是明清以来,弦索、时调、鼓书、乱弹等地方戏曲种类繁多,有30余种传唱至今,济南的杠子头是一种面食,白白的,有烙的黄印子,比烧饼小,但比烧饼厚点,很硬又很香,小的时候(七十年代)经常吃,而且是当点心吃。
1、济南杠子头是什么?济南还有哪些小吃?
济南的杠子头是一种面食,白白的,有烙的黄印子,比烧饼小,但比烧饼厚点,很硬又很香,小的时候(七十年代)经常吃,而且是当点心吃。我们的厂区在工业北路,那个时候周边很荒凉,城里人都把这里叫郊区,所以我们进城也叫去“市里”,这是我们工业北路许多厂区的人的叫法,爸爸去市里办事,经常会捎回十几个杠子头,我和弟弟都很稀罕的当点心吃,虽然硬,但很香。
爸爸还给我们做烩杠子头吃,用猪大油炝炝锅,把掰好或切好的杠子头放进去煮,再加上些白菜或萝卜的(那个年头也没有其它的菜),一锅出来很好吃,因此对杠子头印象很深,年龄大了牙口不好不愿意吃了,孩子从小吃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很土的杠子头根本不愿意吃,所以也就不关注了。看到小编的这个题目,这才想起这个杠子头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吃过了,
也不知道济南现在还有卖的吗?只知道这种杠子头做起来很麻烦,现在还有人愿意下那个力气来压杠子头吗。杠子头虽然在济南周边的地方也有,但济南人是把它作为济南的一个风味小吃列入济南的美食图里的,当然说到济南的其他小吃还有许多。油旋、盘丝饼、甜沫、豆腐脑、烤地瓜、麻酱烧饼、高梁饴、糖酥煎饼、韭菜盒子、高状馒头、草包包子等都是具有济南特色的小吃,
2、历史上济南有“曲山艺海”之称,济南流行的传统曲艺代表有哪些?
历史上济南有“曲山艺海”之称,曾和北京、天津并称为中国曲艺三大码头。济南地方曲艺发达,品种多样,尤其是明清以来,弦索、时调、鼓书、乱弹等地方戏曲种类繁多,有30余种传唱至今,山东琴书、山东评书、吕剧、柳孑戏等至今依然为人们所喜爱,是在济南流行的传统曲艺代表。清朝光绪年间,山东大鼓艺人郭才妮在大明湖南岸创办明湖居,并被清末小说家刘鹊写进了著名的《老残游记》中,
1940年代,相声大师孙少林在济南大观园创办“晨光茶社”,张寿臣、马三立、刘宝瑞等相声大师皆曾在此登台献艺,当时相声界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如今,曲艺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娱乐生活里,2010年,明湖居复建竣工,成为济南市曲艺团的演出场所。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这些传统曲艺形式带着过去的韵味和与时俱进的内容,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济南,成为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纽带,
3、山东有哪些地方戏曲?
山东省具有三十多种戏剧,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吕剧】又名“化(上)装扬琴”、“琴戏”、“驴戏”、“捋戏”,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成。清末,广饶县演唱琴书的时殿元、谭秉伦等人,将《王小赶脚》化装演出,采用了民间舞蹈跑驴的形式,很受欢迎,群众称为“驴戏”,后来定名为吕剧,【柳子戏】又名“弦子戏”。黄河以北称“北(百)调子”、“糠窝窝”,
属于弦索系统。是元、明、清以来在中原地区流行的俗曲小令,清中叶,北京也曾有过“东柳、西梆、南昆、北弋”的说法,过去曲阜孔府春丁、秋丁期间,常在孔林等处演唱柳子戏。【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高调”,系有别于平调而得名,清代初年,山陕梆子传入山东,受当地方言影响,唱腔有所变化,逐渐形成具有粗犷豪放风格的山东梆子。
其中流行地区以菏泽(旧称曹州)为中心的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汶上梆子”,山东梆子流行于菏泽、济宁地区,以及泰安、聊城、临沂地区的许多城镇农村。【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莱芜、泰安、新泰、肥城、章丘、沂源、蒙阴一带,它的声腔和剧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梆子系统,包括高拨子、乱弹、老西皮、老二簧、罗罗、滩簧及昆曲等,有传统剧目100余个。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