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煮火烧,简称卤煮,是北京的一道传统小吃。视频里是我第一次吃北京卤煮的vlog实记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在当时也有多家卖卤煮的味就不怎么样,洗完得费了,大块切开,然后冷水下锅,先煮肠和肚子里面放一些白酒,还有葱姜,当然如果没有白酒,也可以使用料酒来使用,我们将浮沫撇干净之后,把肠和肚捞出来放在一边备用,废了,老是浮在水面,所以不太好煮,需要多煮一会儿,等到把水煮的很脏的时候,肺就已经煮干净了,捞出来控水,然后放在一边待用。
1、老北京的卤煮,您知道多少?
卤猪火烧算是北京特色食品了,很多男女老少都喜欢吃,它即能解饱又能解馋。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住在北京宣武区南横东街,离我家不远的东口路北就是大名鼎鼎的陈玉田老先生所在的单位---燕新饭馆,我也是长大后才知道他是那么出名,因为父亲爱吃卤煮火烧,也用它来当下酒菜儿,所以每隔十天半个月的就打发我去买,记得是三毛钱一份(两个火烧一个菜底),交完钱拿着小票去排队,满屋的卤煮味儿,好闻极了,排到我时还要嘱咐一句“您多给点汤”,只见陈师傅用手在滚开的汤中迅速的拿出两个火烧,几刀下去火烧就切成了小方块,用刀一撮把火烧放入自带的饭盒中,接着下手拿出小肠和炸豆腐,切成小段撮入饭盒,再切几小片白肉,然后拿舀子盛汤,把饭盒中的汤再倒回锅中,再盛汤,最后加点醋蒜汁儿,老爷子看我小,走时还不忘说一句“别烫着”,整个动作下来不到一分钟,那叫一个麻利。
改革开放以后,陈玉田老师傅在南横街南堂子北口路西开了个体饭馆,饭馆面积不大,也很简陋,门头上有“小肠陈”的牌匾,进门墙上有一个铜牌,好像是商业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每到饭口,排队的人要排到马路上,陈师傅还是跟我小时候记忆中的一样,站在灶边重复着我熟悉的动作,那时候老爷子得有70多岁了,每当我路过时都会去吃一碗解解馋。
后来因为南横街扩路拆迁,小肠陈搬到了永定门外经营,字号也由“小肠陈”变成了“小肠陈饭庄”,门脸比原来气派多了,我去吃过一次,味道不如以前了,一打听,原来陈玉田老爷子已经去世,饭庄由其女儿经营了,前些年报道过因为“小肠陈”的字号归属,陈老爷子后人还打了官司,官司结果报纸没登载,就不得而知了。现在北京有很多经营卤煮火烧的饭馆,几家小有名气的我都去吃过,但没有像陈老爷子那样直接下手拿火烧和小肠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夹子或罩滤(音),汤盛碗里在倒出然后再盛汤的工序也省略了,是否正宗各位食客自己品尝吧,
2、老北京的豆汁、卤煮、炒肝、面茶,不是北京人的您尝过吗,感觉怎么样?
地方特色小吃、美食,也不是所有当地人都喜欢吃。同样,在北京遍地开花的烤串店、烤鱼店、九宫格火锅店,非常受本地人欢迎,我是北京人,但豆汁儿真的驾驭不了。小时候胡同里有挑桶串胡同卖豆汁的,家大人经常买来喝,当豆汁进门那一刻,我选择屏住呼吸,趁门没关严赶快溜出去。那股子馊味儿,令我连捏着鼻子尝一口的念头都不敢有,
卤煮,第一次吃也不适应,吃过几次以后就爱上这口儿高热量美食了。个人感觉前门廊坊二条那家店做的最好吃,炒肝,和肉包子搭配作为早餐实在美味。沙子口的赵记炒肝,我隔三差五就得去吃一回,炒肝汁弄料足,他家包子,蘸着他家特质芥末蘸料吃,再加少许辣椒油,无敌了。面茶,小时候在隆福寺尝过,没特别的感觉,我同事,土生土长山东人,她表示炒肝包子是早餐首选,其次是豆腐脑配油条。
3、北京卤煮火烧好吃吗?
视频里是我第一次吃北京卤煮的vlog实记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这个具有北京味道的小吃,这个吃的可以说是很有历史意义了,火烧切井字头,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来点蒜泥从锅里再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豆腐乳,韭菜花,辣椒,热腾腾的一碗上来,肺头、火烧、豆腐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腻,肉烂而不糟。
这就是北京卤煮的特点了,这道菜我们主要准备的配料有,猪大肠两斤,猪肺一个,猪肚一个,面粉半斤,然后豆腐一块,酵母适量,黄豆,酱油,冰糖,盐,葱姜,二锅头,黄酱,醋,还有郫县豆瓣儿。那香料自然也是需要的,大料,桂皮,白芷,沙姜,香叶,砂仁,花椒粒,干辣椒,肉扣,都需要用我们的沙布来扎紧,做一个布袋,首先我们要清洗一下,我这些大肠肺和猪肚,肺用水灌大一些,然后,好好的冲干净,反复三次就能洗得非常干净了,肠子呢则是翻过来把油全部都抓掉(必须抓干净不然不好吃),肚也是一样,把油全部都摘掉,然后冲洗干净才可以,在处理的时候来放适当的醋和盐可以,很快的将它们冲洗干净。
文章TAG:北京 老北京卤煮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