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高考前最后一次考差了对你的高考还是很有利的,正常情况下你会深刻反思自己的考试,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够很好的打击一下你的浮躁情绪,这对你的考试心态的调整很有帮助。更为严重的是,进入考场前上吐下泻,严重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临近考试的时候,心里就想揣着一只兔子,心跳得蹦蹦的。
1、高考前最后一次考试失利意味着什么?
我是高中教师,已经教了15年了。通过我的分析,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考试成绩都是呈波动状的,这次考好了下次一般就有所下降,而这次考差了下次就一定会有所提升,这是一个事物规律,当然也有其内在原因的。按照人性的特点,成绩好了就会或多或少的有些骄傲,或多或少的有些自我放松,而学习恰巧是一个不进则退的事情,当你放松时别人就会毫不留情的赶上去,你的成绩下滑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这次成绩考差了,从个人心理上就会有所紧张,会不自觉的寻找问题,学习上也会顺理成章的用功,努力的提高成绩,这样下次考试成绩就会有提高。所以,题主高考前最后一次考差了对你的高考还是很有利的,正常情况下你会深刻反思自己的考试,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够很好的打击一下你的浮躁情绪,这对你的考试心态的调整很有帮助,
2、高三了感觉做题什么都会,但一到考试就考不理想,怎么解释?
我是高中老师,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不少学生存在这个现象,课堂提问的时候,回答的答案也正确,平时做练习的时候也都能做正确,可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考不出好成绩,明明很简单的问题都做错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会做和做对是两码事会做,只是懂得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只要你对这个知识点理解了,那么你就属于会做的范畴。
做对,需要把做题的思路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来,知识点要一点一点地写出来,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的因素导致失分:知识点罗列不全,特别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一个材料分析题的答案要点有很多,只有全部列出来才能得满分,每少一个知识点就要扣掉几分。试想,一道题少一个知识点,多道题下来,扣掉的分数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步骤缺失,计算失误。有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就想草上飞,毛手毛脚,发下试卷来一看,这道题自己会做,就开始下笔写。结果导致有些步骤缺少,简单的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平时做题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是结果,只要答案正确,就以为自己会做了,其实不然,在考试的时候,特别是统考的时候,各地都会网上阅卷,字迹潦草、卷面太差同样会影响成绩。
由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即使题目拿过来一看,自己会做,但是与做正确、得全分还有一定的距离,二、似是而非与学得扎实是两码事在高中阶段不乏一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深不进去,总是浮在表面上,对有些知识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而是似是而非。比如地理学科中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由于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是昼长夜短的,否则反之。
其中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那一天是夏至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间是冬至日,有些学生可能对老师讲的这些内容也烂熟于心了,但是在考试的时候,稍微变通一下,他可能就不会了。比如:当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的时候,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并画出此刻的太阳光照图,通过这个例子说明,有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领会、理解。
三、心理素质与临场发挥存在关联还有一种情况影响考试成绩,那就是考生的心理素质,有的学生心理素质过硬,考试的时候形态若素,不慌乱、不紧张,在考场上能够正常发挥。有的学生则不然,太在乎考试成绩了,生怕考不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临近考试的时候,心里就想揣着一只兔子,心跳得蹦蹦的。更为严重的是,进入考场前上吐下泻,严重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针对这些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学生,老师、家长也都苦口婆心的进行疏导,不要紧张。而学生呢,嘴里一边念叨着不紧张、不紧张,结果呢,心通通直跳,手瑟瑟发抖,这种状况还怎么去做题呢?星期天学生们还在学校学习,我还要到教学楼看看教学秩序,况且我没有打算获得青云问答奖,在这里就不再花费时间,来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了。
文章TAG:做题 高三 考试 感觉 代表 一次考试代表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