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卖的是馒头,不是烧饼,这是常识哦。武大郎每天一早出门,卖十扇也就是十笼炊饼,一直卖到晚上,显然如果是烧饼早就冷了,自然他卖的是馒头,所谓的炊饼,在水浒时代不叫做炊饼,叫做胡饼(西域传来的)或者烧饼,和今天的烧饼或者新疆的囊基本一样,是烘烤出来的。
1、武大郎烧饼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配方:普通面粉1000g、水500g、酵母5g、盐5g、五花肉350g、生抽三勺、老抽半勺、蚝油两勺、料酒一勺、糖一勺、盐一勺、五香粉一勺、白胡椒粉一勺、孜然粒适量、白芝麻适量、酱料油适量、豆瓣酱两勺。武大郎烧饼的做法:1、首先先把面和好,然后发酵,准备肉馅,先把肉剁碎放入调料,拌匀,然后撒入白芝麻跟孜然粒。
2、准备一个平底锅倒入一些油,油热后放郫县豆瓣酱,煸炒出红油以及香味后,关火,倒入碗中备用,3、此时面发好了,用了两种烤盘,一种是烤箱自带的长方形烤盘,一种是28*28方烤盘。长烤盘一个面皮大约110g左右,烤两个,方烤盘一个面皮75g左右,考四个,4、面皮擀好后,放入烤盘中,先给面皮刷一层酱料。5、然后在每张面皮上放入适量的肉馅,适量即可,太多会溢出,
2、武大郎卖的炊饼到底是什么?
这里先要说几个概念,就是北宋的馒头,包子,面饼。今天的馒头是没有馅的,包子则有馅,这是两者主要区别,今天的包子和馒头都是蒸出来的,面饼则主要是烤出来的(烧饼)或者炸出来的(油饼),这又是饼和其他的面粉制品的主要区别。但在北宋,这些概念都不对,所谓烧饼或者说炊饼,其实是今天的馒头。而馒头,其实是今天那种有馅的包子,
而水浒时代的包子则是面皮很薄,馅很多的特殊包子,主要是吃馅,不吃皮。至于饼,当年还没有后来的工业化植物油提炼技术,植物油比较贵,不能大量用,不但不能炸油饼,连炒菜也很少。所以炒菜从北宋刚刚开始发展,数量和种类不多,大部分食物都是蒸煮烤,北宋之前,干脆几乎没有炒菜一说。而动物油的味道重,会导致食物变味和变黑,不能用于炸面食,
所以油饼不作为主食,只是零食和点心,偶尔吃一吃。而所谓的炊饼,在水浒时代不叫做炊饼,叫做胡饼(西域传来的)或者烧饼,和今天的烧饼或者新疆的囊基本一样,是烘烤出来的,先说炊饼,最有名的炊饼贩卖者,就是武松的哥哥武大郎。书中写到:酒至五巡,武松讨个劝杯,叫土兵筛了一杯酒,拿在手里,看着武大,道:“大哥在上,武二蒙知县相公差往东京干事,明日便要起程,
多是两个月,少是四五十日便回。有句话特来和你说知,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话分两头,只说武大郎自从武松说了去,整整的吃那婆娘骂了三四日。武大忍气吞声,由他自骂,心里只依着兄弟的言语,真个每日只做一半炊饼出去卖,未晚便归,一脚歇了担儿,便去除了帘子,关上大门,却来家里坐地,
显然,这个炊饼,就是馒头。如果是烧饼,冷的烧饼根本没人会买,冷的烧饼没法加热,强行加热也就变成软饼了,非常难吃。冷的馒头就不同,回去自己蒸一蒸就可以吃,口感不会有什么变化,武大郎每天一早出门,卖十扇也就是十笼炊饼,一直卖到晚上,显然如果是烧饼早就冷了,自然他卖的是馒头。可以看到,武大郎的生意很好,一笼馒头至少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十笼就是一二百个,
在这个不大的县城,武大郎每天都能将馒头卖完,第二天再做新的,说明馒头在当年是最基本的主食,人人都会买。馒头是白面做得,属于细粮,在中国民国时期,大部分农民也是吃不到细粮馒头的,多吃粗粮和杂粮。很有意思的是,细粮馒头在北宋却也不算什么好东西,很寻常,当地聪明少年郓哥被王婆打了以后,找到武大郎告诉他老婆的奸情。
武大郎为了让他说话,要送他馒头作为酬谢,-------------武大郎卖的是馒头,不是烧饼,这是常识哦!老萨每天上班路上,就有个年轻人再买武大郎烧饼,老萨每次都忍不住想告诉他。文中写到:武大道:“好兄弟,你对我说是兀谁,我把大个炊饼送你,”郓哥道:“炊饼不济事;你只做个小主人,请我吃三杯,我便说与你。
文章TAG: